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32篇
  免费   3575篇
  国内免费   4221篇
测绘学   777篇
大气科学   4681篇
地球物理   3703篇
地质学   6823篇
海洋学   2349篇
天文学   5226篇
综合类   896篇
自然地理   1673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517篇
  2021年   604篇
  2020年   648篇
  2019年   818篇
  2018年   629篇
  2017年   646篇
  2016年   669篇
  2015年   765篇
  2014年   1125篇
  2013年   1187篇
  2012年   1206篇
  2011年   1312篇
  2010年   1296篇
  2009年   1685篇
  2008年   1566篇
  2007年   1642篇
  2006年   1476篇
  2005年   1217篇
  2004年   1146篇
  2003年   939篇
  2002年   745篇
  2001年   655篇
  2000年   594篇
  1999年   491篇
  1998年   398篇
  1997年   271篇
  1996年   251篇
  1995年   214篇
  1994年   195篇
  1993年   207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9篇
  1971年   2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滇西云县—景洪一带广泛出露的中元古界团梁子岩组是一套与扬子基底岩系密切相关的中低变质沉积岩夹火山岩系,其形成时代、沉积充填序列及大地构造属性一直存在争议。出露于云县漫湾地区的团梁子岩组发育厚数米的绿片岩(原岩玄武岩)及绢云石英千枚岩(原岩流纹岩)。采集绢云石英千枚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1497±14Ma的岩浆结晶年龄和893±17.3Ma、425±15.7Ma、321±27Ma的变质年龄。认为团梁子岩组中以绿片岩、绢云石英千枚岩为主体的原始沉积岩系形成于中元古代中期,在新元古代全球性的格林威尔造山过程中被青白口纪花岗岩侵入并发生变质作用;在古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经历古生代造弧作用;同时还获单颗粒2310±15Ma的碎屑锆石,推测滇西云县地区应存在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由此可知,团梁子岩组应是扬子陆块褶皱基底岩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2.
扬子陆块西缘安益大湾山地区出露一套由变质玄武岩等组成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前人将其归为中元古界,并作为寻找磁铁矿的主要对象。调查发现,安益大湾山变质基性火山岩与下伏浅变质岩系间发育一套稳定沉积的砾岩。应用LA-ICP-MS技术对其底砾岩之上最底部的变质玄武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了781.3±1.9Ma的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和1008±14Ma、1142±15Ma、2714±10Ma的继承性岩浆锆石~(207)Pb/~(206)Pb年龄,指示该套变质基性火山岩形成于南华纪,并将其从浅变质岩系中解离出来,对比为澄江组。继承性锆石年龄数据指示,扬子地块西缘安益地区存在新太古界和中元古界物质记录。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近来获得的年龄数据,将滇中澄江组的时代界定于820~740Ma,并将南华系的底界界定于820Ma。大湾山中-大型磁铁矿产于扬子地块西缘澄江组的变质基性火山岩中,其主成矿期为南华纪,可能属于热液氧化物-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3.
提出基于背景噪声波速测量的综合预测指标法,将测震资料更好地应用于震情跟踪和地震短临预报。利用滇西北5个台站2012-01~2020-11宽频带连续波形资料,基于背景噪声互相关及傅立叶变换等方法,提取10个台站对当天经验格林函数与参考经验格林函数的直达瑞利波走时偏移时间序列,设定±1.5倍标准差作为异常阈值,并以其间发生的6次M≥5.0地震为样本,采用R值评分法对每个台站对的映震能力进行效能检验,最后基于自适应加权综合预测方法提取适合于滇西北地区的地震短临异常识别指标(综合指标)。结果表明,利用该综合指标对滇西北2012年以来发生的6次M≥5.0地震进行90 d短临预报,异常指标共出现8次,其中准确预报地震5次,漏报1次,虚报4次,预报效能评分R为0.692,R0为0.475。该综合指标的地震对应率为62.50%,概括率为83.33%。  相似文献   
104.
利用中国区域2015~2017年探空数据,建立一种顾及地表温度、地表水汽压、高程和纬度的中国区域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m模型(BET模型)。以2018年探空站Tm数据为参考值,分析BET模型精度,并与Bevis模型和GPT3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BET模型年均RMSE与bias分别为3.15 K和0.04 K,相比于Bevis模型、1°×1°分辨率的GPT3模型和5°×5°分辨率的GPT3模型,年均RMSE分别降低29.2%、32.8%和39.1%,年均bias分别降低96.4%、96.7%和97.4%,且该模型在中国区域不同高程和纬度上的精度与稳定性优于Bevis模型和GPT3模型。  相似文献   
105.
提出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抑制时延多普勒图(delay Doppler map, DDM)中的海杂波,提高海面目标反演精度。以挪威Snøhvit采气平台作为海面目标,采用2016-11-13的DDM数据进行目标反演。结果显示,未使用PCA抑制海杂波前,反演位置平均误差为17.65 km;抑制海杂波后,反演位置平均误差为11.42 km,位置精度提升35.30%。  相似文献   
106.
利用青藏高原东南缘1999~2007年与2011~2017年高精度GNSS监测资料,充分顾及GNSS测站非均匀分布的特性,构建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形变多尺度球面小波模型,定量分析汶川强震前后该区域地壳形变与不同空间尺度下地壳应变率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强震前后研究区整体地壳运动具有一定继承性发展特征,均在龙门山、安宁河、则木河与小江断裂处形成明显的速度差异梯度带,且高应变率值也主要聚集在上述主干断裂及附近区域;汶川强震后,研究区域整体地壳运动速率量值,特别是龙门山断裂带西北侧地壳运动速度量值显著增大,羌塘、巴颜喀拉与川滇地块也呈现出加速向南东运移并推动华南块体的趋势。不同尺度下的应变率场反映出不同空间范围下区域应变积累特征,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域在尺度因子q=7时的计算结果是合理的(合理的最大尺度因子);当尺度因子q=6时,能较好地揭示出区域整体构造活动特性,即清晰地揭示出汶川强震后龙门山断裂处呈现出的显著主压应变、面压缩与最大剪应变率高值特征;当尺度因子q=3~7时(最佳组合尺度因子),可较好地综合揭示出区域地壳大尺度(整体)形变与局部形变特征。汶川强震后,研究区域主干断裂带,特别是震中及其附近区域地震活动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07.
通过限定震群集中区范围,剔除同一台站记录的震中位置相近且具有相同路径的地震波,使用双差波速比两次差分的方法,对2017~2018年长岛地区发生的2个震群的波速比值开展特征分析。通过对震相数据敏感性分析得出,双差波速比方法对Pg波到时较为敏感,资料处理时需要将Pg、Sg波震相误差分别控制在0.02 s和0.20 s以内。最终分析结果显示,长岛震群波速比值在1.69~1.78范围内波动,波速比变化与震群活动过程密切相关;震群几次较大余震发生前,波速比呈现低值状态;主震和余震的波速比变化存在差异,可能反映二者发震机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8.
In this study,a coupled tide-surge-wave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the South Yellow Sea.The coupled model simulated the evolution of storm surges and waves caused by extreme weather events,such as tropical cyclones,cold waves,extratropical cyclones coupled with a cold wave,and tropical cyclones coupled with a cold wave.The modeled surge level and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matched the measured data well.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typhoon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revealed that the radius to the maximum wind speed of a typhoon with 1.5 times wind speed decreased,and its influence range was farther away from the Jiangsu coastal region;moreover,the impact on surge levels was weakened.Thereafter,eight hypothetical typhoons based on Typhoon Chan-hom were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arying typhoon tracks on the extreme valu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torm surges in the offshore area of Jiangsu Province.The typhoon along path 2 mainly affected the Rudong coast,and the topography of the Rudong coast was conducive to the increase in surge level.Therefore,the typhoon along path 2 induced the largest surge level,which reached up to 2.91 m in the radial sand ridge area.The maximum surge levels in the Haizhou Bay area and the middle straight coastline area reached up to 2.37 and 2.08 m,respectively.In terms of typhoons active in offshore areas,the radial sand ridge area was most likely to be threatened by typhoon-induced storm surges.  相似文献   
109.
DInSAR技术对不同方位形变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DEM数据为假想的地面目标,只考虑距离对相位的影响,模拟竖直向、距离向和方位向形变的干涉纹图,从而研究DInSAR技术对空间不同方位形变的敏感性。在所有模拟参数和形变位移大小都相同的情况下,三个不同方位形变所产生的相位从0到2π变化的完整干涉环的数目是各不相同的,揭示DInSAR技术对不同方位地表形变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且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竖直向、距离向和方位向。  相似文献   
110.
新型探测资料在强对流短临预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以2020年3月22日湘北地区春季一次冰雹过程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和地基微波辐射计等新型探测资料对该过程观测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过程发生在冷空气南下与南支槽前暖湿空气交汇背景下,受中低层切变线与急流影响,冰雹风暴生成前回暖明显,环境垂直风切变大;风暴由地面辐合线触发产生。②此次超级单体降雹过程在雷达回波中表现出“三体散射”、“V型缺口”、中气旋等特征;VIL、低仰角大风速核对冰雹、大风预警有很好的指示。③风廓线雷达探测到,风暴影响前超低空急流加强,中层有干侵入,低层垂直速度出现波动,风暴临近时超低空急流减弱。④地基微波辐射计监测发现,风暴影响前高空湿度增大,K指数、TT指数呈同趋势变化,而K指数预警灵敏度高于TT指数;风暴影响阶段,高空温度、相对湿度和大气不稳定指数出现不同程度跃升和突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